一、基本情况及工作进展
居民健康档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针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文件为指引,加快落实方案及配套文件出台。制定并印发《重庆市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渝府办发〔2018〕179号),明确了近三年发展目标,细化了55项具体任务和举措。其中,要求着力提升“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服务等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信息,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加强老年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优化预防接种服务。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2018年已初步形成个人健康基础信息标准规范,开始向居民开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
二是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突破,加强服务体系支撑。持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工作,完成市-区县两级区域信息平台升级和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人口家庭信息数据库“三库融合”应用,接入出生医学证明、信用监督、采供血管理、传染病报告、预防接种、区域医学影像等13个业务系统数据,梳理完成5500多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目录,实现226项资源数据与市级部门实时交换,形成个人健康信息标准和规范,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全民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基础数据整合与标准规范建设。印发《重庆市卫生计生系统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管办法(试行)》,完善全市卫生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和督查机制,进一步完善全民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安全体系。为加快实施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工程,继续深化与平安集团合作,依托医改监测基础大数据平台开展处方点评和基于DRG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应用,建成全市医疗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云建设。
三是以“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为重点,助推便民利民落到实处。制定并实施《重庆市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行动方案》(渝卫办发﹝2019﹞5号)。为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完成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和中医健康云平台建设,提升全市中医便民服务能力;建成“重庆市12320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门户,推动预约诊疗统一“号源池”建设工作,实现分时预约、诊疗结算等功能,目前全市近80%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各类预约诊疗服务,大幅提升了居民就医获得感;完成4个远程疑难会诊中心和16个区域医学影像(远程读片)中心建设,全市80%的区县实现了远程医疗服务应用;初步建成个人健康信息便民查询系统,在试点区县授权开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病案首页部分信息查询,助推“互联网+”个人健康智能管理。加快居民健康卡应用建设,推动以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数据共享互阅为核心的智慧健康服务应用,目前我市电子健康卡已在梁平、南岸、忠县等3个区县和重医儿童医院和市急救中心2个市属医院试点运行,实现了电子健康卡申领和就医全流程使用,试点区域内的就诊“一卡通”。
四是不断强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全市40个区县,1030个镇街,11000余个村(社区),受益人群为城乡居民。其主要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14大类55小项。2018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55元。近年来,我委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连续四年引入第三方考核,紧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坚持“全过程监管,全量化考核,全绩效分配”的工作机制,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结算挂钩。2018年考核奖励经费最多的区县得到394万,扣减经费最多的区县扣减356万,得到了区县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区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其中,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每年项目的绩效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要求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等规范化管理服务指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居民健康档案效用不高,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相当差距。正如你们提案中提到的居民健康档案覆盖不全面,居民健康档案存在滞后性和非真实性,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管用存在壁垒,居民健康档案应用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此外,还存在“智慧医疗”投入不足,医疗健康领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发展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本提案真实地反映了我市现阶段居民健康档案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和提升居民健康档案效用的六点工作建议,针对性很强,非常值得借鉴。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根据你们提出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协同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是加强信息共享协同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化。升级完善政务服务、卫生健康基础业务等应用系统,实施全市分级诊疗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实施综合政务、全市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和市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及网络覆盖,建设全市医学影像中心,有效支撑依托医联体的区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继续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服务和“智慧医院”示范建设应用,促进医疗健康服务便民利民。开展个人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全面开放个人健康档案公众查询服务,加强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使用。二是完善大数据基础和治理体系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智能化。进一步优化完善全民健康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架构,建设智能网络可信体系,完善“卫生健康云”基础平台和服务架构。持续开展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工作,完成二级以上医院电子病历数据清洗集成,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库体系,重点建设基础资源数据库,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整合,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协作,以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全流程为指引,强化医疗卫生业务驱动医疗健康数据整合归集,形成个人健康智能服务大数据资源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初步建成全民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
(二)加大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促进健康档案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功能。增强基层党委政府的宣传、组织、动员的责任,强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开展“你健康、我服务”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暨“健康梦想课堂”系列宣传活动。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镇街和村居为主阵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利用“5.19”家庭医生日,组织“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主题活动,通过基层好声音、讲故事、影响身边的人等系列宣传活动,宣扬典型,强化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意识,提高知晓率和参与度。针对居民健康档案,可通过重庆市12320健康信息服务平台(http://www.cq12320.cn/)访问“个人健康档案查询”,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能够将健康档案作为自我健康管理的权威资料。
(三)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保障,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一是以政府为主导,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有力保障。逐年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坚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和卫生健康年度工作要点,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二是以体系建设为抓手,筑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础。以“发展、服务、提质、获得感”为重点,积极构建“供给足、环境美、服务优、上下联、信息通、医防融”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全科医生培养与激励政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地方做事,有人做事。三是从合理和规范着手,完善考核体系。紧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各项指标考核全部予以分值量化,确保规范合理,有据可依。
(四)打好各项政策和各项工作组合拳,将居民健康档案与各项医疗卫生工作结合。注重发挥各项政策、各项工作的合力,促进居民健康档案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和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并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一是推广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服务。建立并推广使用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系统,对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人口家庭信息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互用,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二是促进电子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内容要求,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升级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与电子病历数据库互联对接,逐步将居民全生命周期预防保健、就医转诊、检验检测等基本信息汇聚到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为居民建立更加规范、完整和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推进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
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