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卫函〔2021〕316号
陈阳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重庆市卒中急救地图,为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作出贡献”的建议》(第0629号)收悉,经与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大力推进医疗机构卒中中心建设管理
一是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在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员会指导下,重庆市于2019年6月成立了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全市脑卒中防治总体规划,组织开展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基地建设、卒中中心建设、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等。下设办公室、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成立了脑卒中防治专家指导组,提供专业技术建议,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二是建立较完备卒中中心救治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单位)10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7家,防治卒中中心27家,防治卒中中心建设单位20家,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区县。
二、不断推进医院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院前急救制度建设。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重庆市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等,系统规范院前急救规划建设、机构设置、人员培训、日常管理和工作保障。二是推进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全市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30个区县208家医疗机构680辆救护车已接入,实现调度指挥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指令直达,有效提高卒中等急危重症的救治效率。三是提升院前急救救治能力。完善院前急救质控标准,定期对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对3分钟出车率、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等进行评估。四是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有效衔接。畅通医院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提高卒中救治效率。
三、全面提高脑卒中救治服务能力
2020年组织专家指导组对全市38个区县58家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开展技术指导,重点对医疗机构内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完备、院内多学科合作、卒中急救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急诊绿色通道、就诊标识、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急诊的衔接等进行了督查指导,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卒中救治能力。部分区县级医院积极开展脑卒中取栓、颈动脉支架植入和动脉瘤填塞或夹闭等关键性技术,DNT时间不断缩短,有效降低了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
四、加大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力度
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持续实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2040万元,主要用于流调、社区、乡镇常住居民筛查和高危人群院内干预、全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等方面。2019年、2020年共完成流调工作594例,社区、乡镇常住居民筛查和干预工作17323例,卒中高危人群院内干预5286例。通过项目的引领和实施,进一步推广普及了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适宜技术,提高了脑卒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推动了脑卒中防治工作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转变,提高了脑卒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五、不断提高卒中健康教育知晓力
结合“世界卒中日”,采取多种多样的宣教方式,为民众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通过宣传专栏、展板、电视、电子显示屏、横幅等载体,开展了健康讲座、义诊、健康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传播脑卒中防治核心知识与技能。2020年全市共计制作了条幅1000余张,宣传专栏2000余块,播放视频上万次;开展咨询活动1000余场,组织健康教育讲座3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30余万份,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2000余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脑卒中防治意识。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会同相关市级部门,积极吸纳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借鉴先进省市经验,加快卒中救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卒中救治水平。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