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卫函〔2022〕462号
台盟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聚力健康乡村建设,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第0148号)收悉。感谢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支持。针对贵单位的建议,我们与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医保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反复研究,认真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22年,市卫生健康委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要求,不断加强健康帮扶和健康乡村建设,持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持续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一是强化工作统筹。成立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健康帮扶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研究、适时调度、随时监测、不定期督导工作机制。委党委会3次专题研究,召开全市健康帮扶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印发《2022年健康帮扶及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明确任务、责任和完成时限。在总书记视察重庆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3周年之际,召开驻乡驻村干部座谈会,鼓励大家干劲不松、力度不减抓好健康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
二是保持政策稳定。联合相关部门印发《重庆市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医疗保障政策调整及报销结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指导基层积极稳妥有序做好政策调整优化工作。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保持在33种。持续做好“先诊疗后付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种主要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等工作。截至3月底,大病专项救治累计确诊68878例,已救治68825例,救治率99.9%;重点监测对象70595人,完成家庭医生签约62813人,签约率99.98%;重点监测对象中慢病患者6442人,完成慢病签约服务5964人,签约服务率98.13%。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建立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工作机制的文件,对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和存在致贫返贫风险人员实行动态监测、跟踪预警,落实家庭医生签约、住院转诊、用药指导、康复管理等帮扶措施。监测重点对象23549户、70595人。针对重点监测对象健康和保障情况开展调查核实和患病救治工作,入户核实率100%,核实患者18457人,救治率98.8%。
二、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示范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遴选规划建设社区医院80家、县域医疗次中心120家;推进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递进式创建,遴选国家集中选建中心卫生院53家;持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和村卫生室星级创建,累计创建甲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2家。
二是加强试点改革。推进“三通”医共体改革,实现医共体“三通”建设41个区县全覆盖;扩大“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改革试点,加强区域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推进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慢性病用药衔接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畅通基层人才晋升通道,组建基层评委会,适当放宽学历、资历和岗位条件,实施降分免考政策,鼓励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18个原脱贫区县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三级医院除外),申报评审高级职称不受计算机、外语条件限制。
四是加强对口支援。15家三甲医院与脱贫区县医院建立稳定帮扶关系,132名高年资医务人员到受援医院支医,重点加强4个国家乡村振兴县对口帮扶工作;全市二级以上医院78名医疗骨干对口支援脱贫区县26个乡镇卫生院。鲁渝卫生健康协作方面,411名山东专家来渝支医,164所山东医院和117所重庆受援地医疗机构“院院结对”,建立山东医学院校非隶属附属医院或临床教学医院7所,评选支医工作先进集体14个、先进个人292个。
三、持续深化健康促进与教育。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地区健康教育。按照分类指导、分众施策、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四进”行动,通过农村广播、文化大院、标语口号、文艺演出等平台和形式,针对村民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素养基本知识。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质料、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家庭医生上门等方式,根据村民的疾病特点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转变村民就医观念,引导合理就诊。
二是不断强化健康知识科普。建立490名专家组成的健康科普专家库,启动健康科普资源库,持续打造“健康中国巴渝行”科普宣传品牌。联合主流媒体,通过每日健康问候宣传、每周音频视频宣传、每月主题集中宣传、每季直播热点宣传、每年讲座讲解宣传,以及定期专家健康辟谣,健康中国助力乡村振兴特别策划等多种形式,努力为群众提供权威、准确、全面、实用、高密度的健康科普宣传,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22年已编发“好医声每日科普”100余期。
三是结合实际持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宣传。每日向来渝返渝人员发送疫情防控提示短信。累计向全市居民全覆盖发送健康公益短信10条,发送3亿余人次,委官网发布疫情防控科普信息100余条。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巩固成果和推动衔接两个方面,着力抓好4个方面工作,全面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积极稳妥推动政策调整。继续指导基层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调整优化,取消脱贫攻坚期内超常规措施安排,逐步退出地方兜底政策,既防止泛福利化倾向,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重中之重抓好动态清零。一方面要确保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解决“有”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逐步推动提档升级,解决“优”的问题。指导基层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层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确保到2025年,脱贫区县至少有1所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数和村医中执业(助理)医师数明显增加。
(三)及时准确抓好监测预警。配合相关部门,重点对7类对象中当年自付医疗费用达到1.2万元及以上的纳入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范围,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开展定期随访,按政策规定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做好与乡村振兴、医保、民政等部门数据比对、共享、交换等工作。
(四)因地制宜支持健康农业发展。结合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际情况,配合市级有关部门抓好重点帮扶地区健康农业发展。如在城口县启动中医药博物馆选址和建设规划编制;在巫溪县支持做大做强独活、太白贝母、苍术、大宁党参等中药材精深加工和红池腊鲜、原野牛肉干等绿色食品深加工;在酉阳县建设10万亩酉阳青蒿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在彭水县积极推进苗医苗药、健康食品、生态康养、运动休闲等大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建设苗医苗药研究院。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