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卫函〔2023〕387号
汪科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我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建议》(第0396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按照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要求,我市严格对标对表评分标准,将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等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创建标准,已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75个。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重庆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养老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提出到2025年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市住房城乡建委按照住建部等部门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开展绿色完整社区一体化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绿色社区数量为1605个、完整社区数量为593个。
(二)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一是坚持“留改拆增”的方法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留”是留下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留下老城的格局和肌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改”是通过改造解决城市功能衰退问题,聚焦城市低效空间和老旧功能片区,加大力度推进闲置土地和闲置建筑的再开发利用,重新焕发活力。“拆”是通过拆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腾挪空间,进一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完善现代城市功能。“增”是通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解决严重影响居民安全和居住功能的问题为重点,补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如增添老年设施场所等),构建社区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二是不断完善智慧养老体系建设。推进市级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应用,把社区养老服务线上线下供给和在线实时监管作为重点建设范围。为推动老年人学习微信、拍照、视频、网上购物等日常必备的智能信息设备操作。目前,全市已组建2967支志愿者队伍,累计开展培训约1.8万场次。大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设,搭建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学习站平台,在街道社区层面设立2184个站点定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有1109所养老机构为在院老年人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程教学。三是支持开展智慧养老平台建设。2021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8.5亿元,支持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养老项目56个,预计新增养老床位9800张。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发挥中央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0.4亿元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鼓励区县依托信息平台开展“互联网+养老”探索,为低保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购买紧急救援、助餐等养老服务。
(三)发展老龄产业和服务业。一是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我市先后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等民生实事,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推进医养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规范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简化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备案流程,支持养老机构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提高老年人医疗护理能力。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机构177家,签约服务1866对,推进19个国家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开展远程服务试点。三是开发推广智能服务产品。2021年以来,我市累计生产约2925万台老年功能手机、2347万台平板电脑、3007万台可穿戴设备(含智能手环27万台),10.4万套服务机器人,满足老年人通信、上网、娱乐等数字服务功能要求。拥有多家养老照护类产品生产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电动诊疗床、助厕、助浴、助餐、助穿、一键呼叫系统、多功能护理床等照护产品;拥有多家康复设备生产销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脊椎矫形器、躯干固定器、OT综合训练车等康复理疗用具或医疗器械。
(四)构建社区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在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工作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积极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邀请60岁以上老年人参加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开展慰问走访、组织老年文艺演出、发放张贴老年法规宣传手册和宣传画、老年远程教育等形式,丰富社区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发挥社区老年组织互助服务功能。努力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建设、丰富老年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托城乡社区老年群众组织,通过开展生活照料、互帮互助和文体活动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互助养老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宝贵建议,以全国友好社区创建为工作抓手,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强化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引领,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项目储备。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升社区养老保障水平。
(二)创建全国老年友好社区。持续推进第三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全市争取创建成功40个友好型社区。在前两年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着力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创建,深入街道、社区逐级开展培训指导,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推进社区适老化建设。加大老年服务设施、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标准化建设力度,确保新建、改建设施满足老年人需求。加大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实现居家高龄、独居、失能保障对象愿改尽改。支持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化改造,完善住宅防火和紧急救援救助功能。支持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设施建设,整合区域服务设施。到2025年,基本建立安全、便捷、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
(四)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支持引导一批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设置老年医疗护理床位。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养老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或毗邻建设。
(五)营造老年友好氛围。持续开展“敬老月”和“老年节”等系列活动,开展“敬老文明号”“老年友好社区”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媒体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敬老社会氛围。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