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卫函〔2023〕386号
赖晓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重庆市老年病医院构建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第1013号)收悉。经市卫生健康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健康服务需求是老年人最急迫、最突出的需求,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是老龄事业“三大体系”之一(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卫生健康部门的主责主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对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作出明确部署,市卫生健康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建设。
(一)加大基层医疗领域投入。全市建立资金池18个,筹备资金12.6亿元用于支持新建和改扩建村卫生室。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规划建设社区医院80家、县域医疗次中心120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递进式创建,新创建甲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3家(累计122家),集中选建中心卫生院53家,完成9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字化设备、162个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强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可靠的健康保障。
(二)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一体或毗邻建设。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拓展服务功能,提供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通过举办门诊部、医务室、护理站等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整合,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中心(站)开展签约服务。截至2022年,全市有6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建立签约合作关系1300多对。
(三)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宣传。积极打造科普信息传播平台,联合市级部门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建设“重庆健康科普”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深化“健康中国巴渝行”科普宣传,围绕老年人活动主题,建立“线上+线下”宣传新模式,采用漫画风海报、动画科普等新形式,对老年疾病、合理用药、疫情防控等领域进行科普讲解。策划编辑出版《新时代健康科普—合理膳食》,加强《重庆市民健康基础知识读本》的宣传、推广和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广大老年人的期盼相比,我市老龄健康支撑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
(一)专业机构很缺乏。老年专业机构发展不充分,老年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数量严重不足,与其他省市有较大差距。全市仅1家市级老年医院(市老年病医院、二甲),区县仅1家民营老年医院、床位80张(全国老年医院2272家,其中三级306家、二级838家);全市1家市级康复医院(重医附属康复医院),其他类型康复医院14家,总床位1515张(全国康复医院810家);全市各种类型护理院17家,总床位1016张(全国护理院849家、床位11.9万张);目前仅8家医院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床位60张,无独立的安宁疗护机构或者较大规模的安宁疗护中心。
(二)人才储备还不够。全市老年医学人才、老年照护人员等严重匮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还不到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需要。从数量看,全市老年医学科医生613人,按现有床位数测算,至少还差医生400人,每千名65岁以上老年人拥有老年医学科医生仅0.1人。从培训看,近几年仅组织参加国家2期培训项目,培训老年医学相关人才289人,未实施市级培训项目。
(三)为老服务待改善。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管理和多学科诊疗等老年健康服务基础薄弱。老年人和其他年龄阶段人相比,不仅“去看病难”,到了医院也“看病难”,在挂号、看病乃至取药环节,都会遇到各种不便。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老年友善程度不高,虽然按照国家要求,目前友善机构创建比例已经达到80%,老年人就医体验还不够好、获得感还不够强。
三、下一步工作
您的建议对加快构建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以“聚焦主业,完善体系,惠民有感”为原则,瞄准“六位一体”薄弱环节,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推进老龄健康事业和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市老年病医院能力提升。疾病诊治的核心是老年病医院和老年医学科建设,市老年病医院作为我市唯一的一家市级老年病医院,是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的重点。市卫生健康委将争取专项经费,用于市老年病医院学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和诊疗能力提升,快速提升软实力,为“创三甲”打下基础。充分发挥市老年病医院“领头羊”作用,着力构建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以市老年病医院为主体,积极与有关养老机构合作,成立医养结合联盟,丰富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容,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依托市老年病医院,成立市级医养结合质量控制中心,定期评估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效果。
(二)规范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开展老年医学科发展状况调研,起草调研报告,争取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设立比例达到65%(现60%,新增10家)、独立设立比例达到50%(现46%,新增8家)、规范设立比例达到15%(现4%,新增24家);争取国家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试点。
(三)试点推进安宁疗护科建设。深入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推进安宁疗护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支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设置专业诊疗科目,建设安宁疗护科;制定出台《重庆市安宁疗护科室设置标准》《重庆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收治准入标准》等标准规范。
(四)拓宽老年公共卫生服务内涵。聚焦基层尤其是农村老年健康服务,将农村老年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重点对象,建立以医共体牵头医院为慢病管理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站、村级慢病管理工作室的三位一体慢病管理网络,推进多病共管,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绿标、黄标、红标等三种色标进行服务管理。继续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重点民生实事,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助医”服务。同时,市卫生健康委将积极协调,进一步统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使用,加强推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的开展。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