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卫函〔2024〕408号
罗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注全市自闭症儿童患者医治康复的建议》(第0165号)收悉。经与市残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妇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我国儿童自闭症患病率为7‰,重庆市患病率为3.5‰,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自闭症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如能在3岁前接受科学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健康工作,编制实施《重庆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将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覆盖率等作为重点量化指标打表推进。2022年市卫生健康委印发《重庆市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提出积极干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问题,探索建立以儿童自闭症等发育异常为重点,在社区可初筛、县级镇街能复筛、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和康复的服务网络。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开设儿童精神心理科或儿童心理保健门诊,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和疑难病例绿色转诊就诊通道。2024年,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残联全面建立了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一体化监测网络和全链条服务体系,市残联、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开展医教康一体化融合发展实验区建设,不断提升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水平。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开展一次摸底调查。一是组织开展服务能力调查。市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组织开展了全市妇幼保健机构自闭症服务能力情况调查,对全市妇幼保健系统自闭症筛查、诊断和康复能力进行了全面摸底,并于2024年3月举办了全市自闭症筛查工作技能培训班,提升基层技术服务水平。二是全面开展自闭症筛查。自2017年起,市卫生健康委将自闭症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辖区内常住儿童提供。2023年,市卫生健康委下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明确各级机构职责任务,指导区县和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筛查、诊断、干预康复等服务,形成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2023年全市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初筛率为91.97%。
(二)关于提高康复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全国首家省市级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心,建设1个重庆市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组建中国西部儿童自闭症康复联盟,逐步完善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有105家残联定点康复机构、500余家各类型的康复机构,共同开展自闭症儿童早期筛查与干预工作。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力度。针对基层举办自闭症规范服务技术培训班、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班、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班等,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开展医教康融合服务。2023年,市残联、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重庆市首批医教康一体化融合发展实验区评选活动,确定万州区等6个区县为首批医教康一体化融合发展实验区,推动形成“前期鉴定、评估安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定期评价、康复训练”一体化、常态化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医教康融合发展新生态。
(三)关于完善社会帮扶措施。一是2018年市政府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意见》,对在定点服务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0—6岁自闭症儿童,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2023年,将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救助年龄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14岁持证儿童,取消0—6岁自闭症儿童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2.3亿元,惠及1.17万余名自闭症儿童。二是做好兜底保障,市民政局定期组织排查,对符合条件的自闭症儿童纳入困境儿童分类救助范围,按时发放基本生活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卫生健康委将按照您的建议,加强与市教委沟通,加快研究将儿童早期自闭症筛查作为儿童常规健康体检内容,不断提升筛查、干预和康复服务能力;市民政局将继续做好符合条件的自闭症儿童的兜底保障,加强救治保护;市妇联将继续做好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特殊困难儿童的关爱与保护工作;市教委将进一步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推动自闭症儿童接受适宜又有质量的教育;市残联将继续推进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一体化服务工作,提高自闭症儿童康复救助水平。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