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政策解读《重庆市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日期:2024-12-31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文件印发至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就《实施方案》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和意义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2020年1月,《重庆市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要在全市推动以“医通、人通、财通”为核心的医共体建设,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总体来看,重庆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总量仍然不足,“三通”医共体紧密程度不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医共体建设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与群众就近就“看得好病”的期望还有差距。

202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要求各省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4年初,市政府将“制定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列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门,共同研究起草《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印发,标志着重庆医共体建设从“三通”建设阶段全面进入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各地规范稳健开展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建设明确了具体要求。

二、《实施方案》总体框架和特点

《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12条重点任务,对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的总体要求、组建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内容丰富全面,坚持守正创新,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

《实施方案》在前期医共体建设经验基础上,明确了“675”医共体建设框架:“6”即推进区县域医共体组织、人事、财务、业务、绩效、后勤管理“六统一”;“7”即统筹建立区县域“七大智慧平台”,包括“3大智慧医疗平台”“2大智慧应急平台”“2大智慧管理平台”;“5”即建立完善区县域“五大共享中心”,包括医学影像、检验、心电、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区县域智慧平台和共享中心建设,推动区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制度创新,确保医共体建设行稳致远。

三、《实施方案》提出的全面推进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和目标

《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90%以上区县基本建成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区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区县全覆盖,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建成,区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就近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四、《实施方案》提出的科学构建县域医共体如何理解

《实施方案》提出,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等,组建由区县级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区县域医共体。组建数量不搞“一刀切”,可由区县结合实际确定,给区县留出了较大的自主空间。对于人口较多或者面积较大的区县可组建2个以上医共体。区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应为二级及以上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或者中医医院。牵头医院主要负责区县域医共体内人力资源下沉、技术支撑、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医保总额支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等。人口较少的区县可探索组建区县级总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总医院分院,实行“总医院+分院”的运行模式。支持服务人口少、能力不足的乡镇卫生院由邻近的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或者甲级乡镇卫生院托管。

五、《实施方案》对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上下联动提出要

《实施方案》强调加强城市二三级医院与区县域医共体合作,通过人员培训、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区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施“市聘县用”改革,建立市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区县域医共体帮扶机制。持续开展“潮汐式”医疗援助、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等工作,加强城乡联动。

在以县带乡方面,强调健全以乡带村帮扶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逐步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对临近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较少的行政村,以及短期内招不到合格乡村医生的行政村,可以通过乡镇卫生院定期巡诊、派驻人员以及邻村共建等方式,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在城市社区,发挥区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龙头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网格,以数智健康平台为支撑,为居民提供连续规范、高效便捷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双向转诊、长期康复、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家庭医疗、社区托育等一站式主动健康服务。

六、《实施方案》对区县域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提出“六统一”管理要求

1.统一组织管理, 强调完善内部决策机制。要求制定区县域医共体章程,明确组织架构,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区县域医共体内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

2.统一人事管理,强调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要求建立健全区县域医共体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统一开展基层全科医生、中医医师、公共卫生医师、药师等培养和招聘。深化“县聘乡用”改革,拓展下派人员专业范围。推进“乡聘村用”改革,乡镇卫生院采用余编招录或者编外聘用方式,招聘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推动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化。

3.统一财务管理,强调建立“资金池”和内审管理。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预算和资金管理制度规定总体框架下,鼓励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一定比例提取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收入,整合财政补助的运行、建设等资金,建立卫生发展“资金池”,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区县域医共体对成员单位单独设账、集中核算,有条件的可实行统一账户管理。加强区县域医共体内部经济运行分析,严格内审管理,合理控制成本。

4.统一业务管理,强调服务同质化。要求区县域医共体统一建立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业务培训、质量控制等标准,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推进医疗服务同质化。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统一双向转诊标准。探索统一区县域医共体内多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统筹调剂使用区县域医共体内床位、号源。推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实现目录统一、处方自由流动。从药品耗材供应、存储、使用、监管等全链条加强区县域医共体药械管理。

5.统一绩效管理,强调完善考核机制。要求建立健全区县域医共体内部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向资源下沉、巡诊派驻、家庭医生签约、成本控制、群众健康等方面倾斜,合理确定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收入、绩效工资等在成员单位的分配,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6.统一后勤管理,强调资源配置和服务效率。要求建立区县域医共体“项目库”,统筹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房屋设施维修、医废收集处理、医用物品消毒洗涤等。建立区县域医共体“设备库”,统筹区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采购配置,推动医疗设备以旧换新、循环利用等,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七、《实施方案》明确统筹建立区县域“七大智慧平台”功能作用

《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区县统筹建立区县域“七大智慧平台”,主要涉及到基本医疗、急诊急救、慢病管理和药事管理等方面。

1.“3大智慧医疗平台”。一是统筹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远程诊疗会诊、手术指导、查房监护、双向转诊、教学培训等服务。二是统筹建立互联网医院平台,为常见病、多发病复诊患者提供健康咨询、诊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三是统筹建立区县域医护调度平台,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居家患者提供医护上门服务。

2.“2大智慧应急平台”。一是统筹建立覆盖全域、纵横贯通的疫情应急处置平台,提升城市传染病风险感知、预警预判和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二是统筹建立区县域医疗应急调度平台,有效实现智慧调度、质量控制、生命体征信息监测,提高急救效率。

3.“2大智慧管理平台”。一是统筹建立区县域健康管理平台,为居民建立“一人一码一档”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重大传染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实行分类分色管理。二是统筹建立区县域药事管理和处方前置审核平台,开展处方点评和用药指导。

八、《实施方案》明确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政策支持举措

1.投入保障方面。强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地方政府根据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区县政府新增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向区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

2.医疗保障方面。对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区县域医共体医疗机构业务收入。落实区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使用内部监督管理责任。对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在总额预算上适当倾斜。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促进互联网诊疗、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

3.薪酬保障方面。提出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统筹平衡区县、乡镇(街道)两级绩效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间人员收入差距,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重点向工作任务较重、条件相对艰苦的岗位倾斜,支持对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导航 微博 微信
Baidu
map